贫富悬殊的迷思

彭博社不久前报道一则新闻,大意是世界的超级富豪和精英们,他们的财富对比起十年前的金融海啸时期暴增了1750亿美金。看到这则新闻,想必很多人会想起贫富悬殊问题,以及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然后在感叹发达国家的人民肥胖问题和非洲饥饿问题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对于大量财富的遥不可及,以及充满偏颇色彩的文学作品,让许多人心中萌生了仇富的心态。故此,想要讨论一下到底贫富悬殊为何会产生,以及到底是不是可以舒缓?

首先,贫富悬殊加剧是一个数学问题。

举例来说,A和B分别拥有1万和100万令吉,除了这笔财富差距之外,两人无论在生物上和智力上都没有丝毫差别,对投资理财的认知不相上下。A和B把钱放进银行的3%定期存款,10年之后A将会拿到13,439令吉,B则拿到1,343,916令吉。虽然两者之间的财富差距仍然是100倍,不过在金额差距上,却是从原本的99万令吉扩大到133万令吉,是多了整整34%。

由此可见,单单只是“第一桶金”的金额不同,数学原理就会扩大贫富差距。

其次,贫富悬殊加剧是一个理财问题。

我们再想一下,今天A和B拿1万令吉和100万令吉去银行放定存,谁可以拿到更高的定存利息?毫无疑问,是金额比较多的B。假设B可以获得4%的定存利息,10年后的财富差距将会从100倍扩大到110倍,金额差距是48%。

那么试问A和B,谁的风险承担能力更高?更有机会接触到可以带来更高回酬的合法投资工具?如果这两个优势都在B身上,而B有能力把年度回报率提升至7%,10年后两者的财富数额上就会扩大到195万令吉,近乎两倍。

由此可见,投资工具选项以及投资理财能力的差异,会进一步加剧贫富悬殊。

这看起来好像很不公平,好象是命运对穷人的嘲弄,然而我们理性看待的话,这一切都是知识和时间在日积月累后所产生的差距,可以说贫富悬殊加剧几乎是一个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然现象。我们可以抱怨生命的不平等或者不公平,但这绝不会改变事实。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目光锁定在“如何让整个社会,尤其是穷人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好”,因为有钱人的生活更奢侈也好,并不影响穷人的生活。

即使我们用最常见的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也不足以说明差距越少越好。日本知名学者大前研一早在他的著作《低欲望社会》里提到日本的特殊状况,在他看来,日本的贫富差距已经算是蛮平均,甚至是典范,但整个国家并没有那种拼搏精神且死气沉沉。

由此可见,比贫富悬殊加剧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如何加强我们的教育系统让我们的小孩更加懂得理财知识且努力拼搏,以及如何设计国家的竞争机制,减少政府垄断并诱发出人们的“动物本能”(animal spirit)。这些才是更有效地改善或者舒缓贫富差距的问题。

刊登于南洋商报《子曰伦语》一栏

One thought on “贫富悬殊的迷思

Leave a comment